统计211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扯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营销运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1 19:5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营销运营,感觉这个标题定的太宽泛了,突然感觉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起比较好了。好吧,先从我新办的手机号码说起吧。
10月初的时候我新办了一个手机号码,刚办下来能没两天我就开始使用这个新号码登陆我们自己的产品进行使用了,而老的手机号码没有注销,也在继续使用。
        通过我们后台的统计数据来看,我的新号码从10月14日开始注册访问,截至到今天,活跃天数为10天,PV量为483次,点击内容商品39次,当然还有其他行为。按正常的逻辑来判断,我(这个用户)的行为属于新手型用户,大部分行为停留在寻找和逛的阶段,而且活跃度比较高。在这个阶段应该少量的推送我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即使无法评估我可能喜欢什么,也可以试推荐热门的商品给我,来“观察”我对推送的反应。但是奇怪的是我的新手机号一直没有收到来自我们产品的营销推送短信,而老的手机号却收到了很多的短信。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用户留存率一直比较低的问题,尤其是新用户。
        一直以来,我们只知道抱怨为什么我们的用户来了一阵就再也不来了,也在怀疑各种渠道带来的用户质量不够好。但是再仔细想一想,我们究竟为用户做了什么。我们的各种营销活动和营销推送,有多少是真正在为用户着想的。为了推一本新书,我们就选一些近期浏览过或者阅读过这本或者跟这本书在同一个品类的书的用户进行批量推送。每天各种各样的推送,有道是物极必反,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连我都为经常收到这么多的推送而感到反感,更何况一个普通的用户。
        一直以来,我们的营销更像是一种基于商品的营销模式,类似于推销。我们只顾着不停的把我们的商品内容推送给用户,而忽略了用户自身的感受。如果给我们一个用户的ID,我们能否准确的勾勒出最近我们对这个用户都做过哪些动作,有过多少推送,推送的内容都是什么,用户的反应又如何。我们有没有对用户的信息接收承载能力做过认真地评估,以防止过量推送而导致的用户主动屏蔽或者习惯性忽略的问题。我们又有没有考虑过,当需要在同时间段内向用户发送多次推送,而基于用户接受能力的原因,必须减少推送次数时,如何根据用户行为评估出用户最可能接受的那些商品,让推送内容之间进行PK优胜劣汰,而非对用户的狂轰乱炸。说到底最核心的是,在思想意识里我们缺少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在数据平台架构上我们缺少基于用户的营销运营管理平台。
        记得网上的一篇关于亚马逊推荐引擎的文章有这样介绍过(大意是如此):虽然亚马逊的推荐引擎精准度比较高,但是仍没有完全取消人工的推荐。但是在进行人工进行推荐时,亚马逊做的比较特别的是没有让人工推荐的优先级高于机器智能推荐,而是将两者放在同一个优先等级上。当人工邮件推送与推荐引擎的推送相冲突时,推荐系统会对用户接受两者的概率进行评估,概率高的推送邮件才能被发送给客户。
        对于用户为中心的营销运营,虽然我无法准确的一个定义,但在我的意识里,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为用户寻找他们可能需要的商品或产品,而不是为我们的产品去抓他们可能感兴趣的用户。因为当我们的产品足够丰富时,总会有一些能够适合某一个或某一类用户。我们需要关心的是我们整个的商品以及那些看似毫无价值的长尾,而不是紧盯着有限的几个商品,不停地去找可能需要它的用户。
        古人有云:既来之则安之,努力的以用户的角度思考运营、去做产品,或者我们会走的更稳、更远。

来源:http://datakung.com/?p=20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关于我们|小黑屋|联系我们|赞助我们|统计211 ( 闽ICP备09019626号  

GMT+8, 2025-4-4 21:38 , Processed in 0.0800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