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jstar 于 2012-9-9 15:42 编辑
作者:创新哥
我去年6月提到过谋士论,在BI专业论坛有一定震动,说我思维太超前。今天看到物流大佬黄总提到顾问如谋士,又把1年前的文章以及部分论坛对话拿出来给诸位分享。
---------去年原文---------
近日有人问DBA和BI职业发展该怎么选,我答之,“如果你思想比较单纯,偏技术,那最好是DBA. 如果你考虑问题全面, 能兼容业务\技术\管理和心理学, 请考虑BI.”
当然有人回帖莫名,还有人呕吐。我想这也能理解,绝大多数没有体会到,也没机会体会到BI人应该怎么发展职业生涯,应该怎么样发展BI。所以一般的IT人见BI,要么莫名未听说过,要么就说做BI的大多数比较苦,整天处理数据,需求反复过多,报表冗长。。。。对于一般人的误解,我只能笑而不答,如果BI做不到这个程度,何来智能的说法?
话锋转到正题,我的理解,BI人应为企业管理者/执行者之谋士,和历史上的谋士区别在于,古之谋士谋于主公,而企业的BI人,既要谋于管理者,还需要谋于执行者,两者皆要谋之。
今天跟同事开玩笑说,三国谋士虽无大量数据,但也有原始BI思想,他们先得到他们主公的需求,明确目的,然后针对性地谋划,如若主公所说有偏差,则用事实建议之,再若主公强行己见,则在他的最终目的下,行以相对较之的上策。例如刘备有机会进西川,他彷徨于他的“需求”,就是既要得之,又要不失仁义。庞统根据需求就献计,刘备最终采纳,当然三国志和三国其他传说有不同,但意境都差不多的。
三国谋士,大多从几个事实来说服其主公,一是其主公的最终目的,二是对我厉害关系,三是对方性格爱好,四是其他因素,比如诸葛亮在演义中常将天气因素藏于战术当中。
再反过来说现实,为什么很多人说BI现在初级,是因为技术初级、企业发展初级,其实很多人不知其然。在下认为,目前BI之所以初级,是因为市场初级导致BI人普遍处于初级阶段,用户也初级,2者自然配合不好,成为你出种子,我来耕作,你没种子,我就荒田。BI人普遍还未成为谋士,用户也未体会到BI对其工作带来的智慧好处。
例如我在对待某底层业务用户的需求,我发现这个需求基于新业务,发挥空间何止于次,于是和领导商量,先满足其初级原始的简单需求,再辅以全面的业务架构框架,随之以数据,上谈于上层领导,下辅于底层用户,帮助其工作。领导当时决定找机会和业务高层交谈,他深知其中厉害关系,高层肯定会动心,而我去谈可能谈不清楚,何况级别还差了一点,我说我会准备些数据,必要时展示给高层。随着需求开发完毕,交于业务用户,我让业务用户过来,我讲给他听怎么用。讲了一大堆,其指标体系和考察角度远超其需求,他说真全面啊。我说这只是这个专题分析的一部分,而且可能还是一小部分,还有C、D两大角度考察,分别有X、Y等厉害关系。随之用户大悟,我忙说,请整理一些需求,明日再细谈刚才我说到的额外分析需求,你也可以汇报给你的领导。
之所以我后来还是给了用户发挥的余地,没有完全盖过他的风头,大概想以分工为论,大局为重吧,否者以后很多业务分析都不好合作了。不过倘若我们不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去理解数据,如何帮助用户去实现更大的价值呢,再倔的用户,不可能屈于基于数据下的策略,等需求就是等死。
而我前面提到的心理学,其实在于与各层领导、同事和合作伙伴的交流方法与时机,目前我还在学习中,业务部门之间的利益,领导最需要什么,我需要怎么样的方式才能说动高层领导,可能还要懂点心理学,也可以说一些政治策略吧。只有懂这个,BI才能更深入,不适时机的谋略不是好谋略。
备注:这里的BI人不包括做BI软件产品的人,我总认为他们是站在软件产品的角度,与其他产品无异,都是纯技术需求驱动。
--------部分同行对答--------
嗯,比较高瞻远瞩,确实在实际环境中推进BI工作,需要面对何止是技术,核心是利益的权衡
----------------------------
你对了,但是你又错了;
你对了,对的地方太多了;技术方向与业务方向,每个BI人的确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尽早确定自己的定位,才能不迷茫,才能不像某些技术人员偏偏要充当业务大师,才能不像某些业务人员非要把自己打造成技术大拿;搞得自己很累,又无所长;
你说得又对了,BI人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的发展,而BI人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推动业务的发展,BI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此,BI行业对于BI人的吸引力也在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推动BI的价值,你需要有比业务人员更加清晰的分析思路,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分解数据,研究数据中的逻辑;
但是你又错了;不过没关系,我想你已经知道你错在哪里了,难的呀;
你错在你还不懂心理学;来,我们分析一下;
一、你觉得对于职业发展的问题,你体会到了,绝大多数人没有体会到;其实真的不是,绝大多数人都体会到了,只是有些人体会得太迟了,不过别难过、没关系,betterlater than never;:-D
二、一般IT人不了解BI人;但是你例子又举错了,这里多数是Bier;讲每句话之前,想好你的受众;
三、你和你同事沟通,心气太高,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对着自己的内部客户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但是没关系,你是我的同事,我的风头不要盖过你;疏不知,一天到晚研究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同事,对于自己的业务的理解就没有需要你学习的么?数据应该怎么用,好好想想;
不过没关系,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心理学还没学得好,我相信你还有机会的;努力!
呵呵,以上内容,博君一笑;
------------以下本人部分回复-------------
我正是看到对方的不足,才将一些数据和见解示于他,让他再组织较为深入的讨论。同时上级领导将讨论好的策略告于高层,由高层推动业务高层间的业务策略,方为上策。从始至终,并无看轻他人之处,也无流程不妥的地方。
正面的东西不说也可,但反面的东西,可多些诚恳批评也是好事,BI人拿数据给用户看,如果BI人之前的讨论,缺乏事实依据,就大为不堪了。
BI应用无论高低,凡能看出企业问题,寻求解决或改善的应用,都是BI的职责。如果要论高级初级,可能是算在企业中起到的价值作用大小而言吧。
例如在专题分析方面,如果能在一些新业务或业务变更的试点上,帮助用户分析出门道,让用户借鉴,减少大规模推广风险,改善业务病疵,也可谓高级应用吧。试想现在企业大发展时期,BI定能发挥关键其作用。综合利弊,发现问题和商机,说服用户改善后推广或放弃某些推广,你说是不是很爽快。
前面回复了那么多贴,我就不逐一回复了。
首先谋士也有大小,大者如诸葛、司马等,小者非常多了,小的谋士可能在某些方面他们擅长,会有1、2个闪光点,但也是推动某个事情的主要力量,体现了智慧的作用。同理,BI并不需要精通所有业务的全才,但需要对各个方向都有不断改进、不断推进的,能体现智慧的人才,而不是做苦力的。
我的理解是,实施商是甲方BI团队的谋士,他们应了解BI团队的根本目的、他们的困境、他们和业务部门的合作关系;甲方BI团队是业务用户的谋士,而业务用户当中可能会再细分为决策层的谋士。由于关系复杂,最终目的常有偏差,合作难以达到最佳融合,这是导致BI难以智慧、BI进去是数据,出来的还是数据的根本原因(没有之一)。
太过强调数据,太过强调拼业务,都失去了BI原有的最大优势,那就是“智能”。何谓智能,那就是在知道对方的想法,了解对方想法怎么才能实现的时候,让数据进去,出来的是参考信息、分析信息。就如三国谋士常给他们主公上中下三策,为啥要给三策呢?因为他们能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出哪些行为能导致什么,哪些有什么后果,让他们主公根据现有目标来选择最佳方案。
我们要学习、理解业务,不是一定要去用业务,但要知道他们想干嘛,提出的需求我们要怎么来满足他们,如何开发出“上中下三策”。另外熟悉业务,也是为了数据,有的时候你不去参与业务前期,可能个别关键点数据被“临时”了,甚至省去了,反正又不影响业务,但对BI来说,那怎么行?我们得有充足的理由来处理和协调这些事情。
我们要掌握数据,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手里有什么武器,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否出来几个策略,达到哪些业务部门的业务目的。比如物联网一参和到传统行业,那么在考虑业务的同时,我们得考虑你能产生什么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如何与其他系统建立关联。只有足够了解我们手里的数据,再结合所理解到的业务,我才有资格和业务部门平等地谈“业务分析”,否则会被当成外行敷衍,很多例子证明,业务不熟悉,那就是业务部门有啥需求你就开发啥,需求有问题你也不知道,需求要改你也不知道有没有必要。这样BI团队成了数据抽取查询团队,和“智能”一点都不沾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