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211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查方法探索先锋——访神州调查CEO范伟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0 13:5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Q:您当初创建神州市场调查公司和复旦大学市场调研中心的初衷是什么?
  A.神州市场调查公司和复旦市场调研中心在中国市场研究业界应该说是创立比较早的。我是从1982年初大学毕业留校当教师后,就开始了调查的生涯。我专业的主攻方向就是调查研究方法。因而,82年起,除了教学、科研,就开始进行社会调查和经济调查,当然那时还不叫市场调查。
  8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香港市场研究社(SRH)经人介绍到上海来找到了我,开始了我们和SRH的合作,在上海等城市开展市场研究工作。当时对市场调查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只是觉得我们用社会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市场调查在方法上很相似,问卷设计、抽样方法、入户面访、开座谈会等这些社会研究的方法在市场研究方面完全适用。
  因此我们研究社会学专业的应该与经济学相结合,市场调查正好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结合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和桥梁。因此我进入市场调查领域,并不纯粹是SRH或者中国市场调查所有这个需求,或者说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Q:作为社会学研究方法最早的的一批研究者,请您谈谈方法发展的基本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
  A.作为社会研究或者市场研究来说,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作为社会学研究者,之所以能和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如此紧密地结合,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是相当一致的,可以说结合得相当完美。社会研究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人口学、市场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都是适用的,这种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有种普适作用。
  我在81年教育部举办的南开社会学专业班,学到不少海外比较前沿的方法,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研究和市场研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82在复旦留校以后,我主要就从事社会调查和研究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从80年代初就开始社会调查,投入到这个领域。在80年代,总体上还是以引进西方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抽样、问卷、测量等等这些方法为主;到了90年代初,我们就比较注重如何把这些西方的方法和本土的传统方法很好地结合,推动本土的社会研究和市场研究,因此我们在93年成立了一个中国社会学会的方法研究会。也就是在这个成立会上,针对当时有的教师和研究者所困惑的研究经费缺乏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个想法,其实我们从事方法的研究者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点金棒,我们的方法就是点金术,是能够点石成金的,由于我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已经和一些市场研究公司有了业务和项目的结合,因此感觉到我们这些方法是完全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纷纷提出可不可以成立一个机构或公司,把方法转换为money。大家就建议我以学会的名义在上海建立一个市场调查公司,现在的神州市场调查公司就是当时年会讨论的产物。所以神州市场调查公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级学会主办的研究性机构,以市场调查为主,同时也进行方法的研究。
  Q:如何处理学者、研究中心主任、公司总经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A.作为我本人来说,要在学校教书、又要从事研究中心的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公司的运行,这三者看似矛盾,好像无法兼顾,其实是可以很好地有机结合的。
  首先,从专业角度,我在社会学研究这个领域中,主要从事社会研究方法这个专业方向,这个方向和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在方法是完全一致的,两者不仅可以很好结合而且可以互补。对学校教育来说,我通过科研工作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社会实践吸取和了解了在经济学、市场研究领域中前沿的方法和动态,这些都成为我从事教学的很好案例和教学改革的依据。以pps抽样法为例,最初就是来自90年左右海外市场研究机构委托我们进行的抽样方案中,当时不知道这叫pps抽样法,但我们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所进行的抽样,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当强,几次实践下来,我们觉得这种方法对书本上一般的概率抽样是有所推进的,效果相当好,以至于在和美国科学委员会合作的一个全国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时,也用了从市场研究中学来的这套方法,得到了外方的认可。十年后我们才了解到这就是在学理上所说的pps抽样法。这个例子就说明真正的教学前沿内容并不在教材或书本中,而是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的”,很多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其实都是从实践中来的。公司的运作实践对于我在高校里开设的课程,如“市场调查与预测”、“社会研究方法”、“大学生社会实践”、包括研究生的“高级社会研究方法”等课程,都是一个相当大的促进。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生动活泼的,才是能够把握这个领域前沿研究状况的。所以不仅不矛盾,而且是有推动作用的。
  其次,从科研角度来看,有了市场研究和学会工作的经验,在重大课题的把握上,就有了基础和灵感,因此我们承担的国家级、省市级的课题,很多真正的灵感是来源于市场研究或社会研究的实践。
  反过来,高校的教学和研对市场研究也有一种促进和推动,我上的本身就是“市场调查和预测”,同时又上“社会研究方法”、“高级研究方法”,这些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书本上掌握原理和知识,还相当强调让学生接受实际的训练,由于我有市场研究的阵地,学会的工作平台,和社会上的政府机构、公司企业等广泛的联系,为安排学生实践和实习上就提供了方便和条件。加上在课上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方法教学,这些学生在方法的把握上就有了比较高的素质,有利于兼顾做些我市场研究公司,包括很多科研项目的工作。当然本科生可能以资料收集、现场访问为主,研究生就可以从事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乃至报告撰写等,这样对学生也是实践的锻炼。我所带的几个研究生很多都是在和用人单位包括项目合作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解决了就业。比如现在的新闻报社总编办的副主任罗新中,就是当时《新闻报》委托我们进行一个“新闻报读者调查”时,总编觉得这个学生很适合做这方面的调查工作,因此他毕业以后就进入了解放日报集团。包括我课上的很多学生,有些也进入了市场调查公司,当时零点的袁岳到上海来要我介绍一个人来组建零点的上海办事处,我就推荐了我们社会学系的一个学生,组建了零点在上海的公司,从组建到现在十几年,一直在零点工作。经常有一些市场调研公司的老总要我推荐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进入他们公司工作,我们也尽力地推荐。
  因此我觉得这三者不仅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如果能够结合得好,既推动市场研究公司的业务,又推动高校的教学科研。我曾在‘市场调查教程’一书中写到过高等教学和市场调查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市场调查在高等教育中正在起到十分独特的作用,它是高校服务经济的渠道,社会实践的途径,世纪新人培养的阵地,也是三个面向的窗口。同时高等教育也对市场调查及其行业的发展也起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高校可以为市场研究、市场调查行业出思想,高校历来是思想库;可以出信息,收集大量市场研究的信息;可以出人才,高校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包括市场调查行业;同时显然地可以出访员,现在各家研究公司的访员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还可以出教材,我的《市场调查教程》这本教材,现在已是第二版,这本教材其实就是自己市场研究实践的一种心得总结和汇集。我尽管是研究社会学的,但是这本教材反而在MBA班里受到广泛的欢迎和使用,它是作为大学管理类的教材受到欢迎。因此我觉得高校工作和公司是完全不矛盾的,只要结合得好,是相辅相成的,是可以游刃有余的。
  Q:神州调查公司和复旦市调中心的基本发展思路是怎样的?
  A.我既是复旦大学市场调研中心的主任,又是神州市场调查公司的总经理,中心和公司基本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时运行。我的基本发展思路是:
  一是全方位的市场研究,由于复旦是综合性的大学,无论是文科的经济、管理、新闻,还是理科的电子、化工、生物、医药,各领域各行业都能涉及到,因此公司和中心的运行在行业的领域上是全方位的,这是我们的优势。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和专家力量可以匹配,来进行科学的深入的研究。因此我们在整个业务指向上,各个行业只要有对市场调查的需求,基本都可以承接这类项目,比如房产,我们有复旦大学房产研究中心;电子电信,摩托罗拉研究中心也在复旦;从管理角度来说,我们有管理咨询公司,利用复旦这个综合性高校的专业优势,来对社会经济的各部门和各行业进行比较深入的市场研究。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特点。
  第二,在研究中我们还有个指向是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的领域,承接的项目很多和政府部门有关,包括市政府、市委、各区县、各组办,经常会有一些项目需要我们来进行。比如说上海市外宣办要了解在沪外籍人士的生活和宣传需求,又比如对政府实施实事工程的评估,涉及政府部门工作状况的评估和满意度的评估,我们每年受通信管理局的委托对各运营商进行民众满意度测试等。再比如我们对浦东新区从93开始的连续15年的追踪调查,诸如此类都是政府类的项目,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资助。这也是我们公司项目的一个特点。
  第三,我们也相当重视和媒体的结合,既做些媒体的调查,进行读者调查、媒体广告效果研究;又和媒体联合共同研究,神州调查和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这几年联合开辟了一个社会调查专版,每个月出一期量化的社情民意调查专版,这也是我们的又一个方向。
  另外在办公司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我们作为专业公司,要有专业的人员和队伍,然而,由于我们有高校作为依托,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和素质都是比较好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这方面的力量,不仅有学生力量,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各专业的专家教授的力量,因为很多专业领域不是靠市场调查公司或是某一个人可以像百科全书那样包揽的,比如涉及药品方面的,可以和医学院或生科院结合起来;涉及电子方面的,比如手机、电话、视频系统调查的,就可以和电子工程系结合起来;涉及材料调查的或汽车行业的,可以和复旦或者同济汽车专业的专家教授结合起来;再比如公安部门委托我们进行禁毒调查的,我们就和法律、公安专业结合起来;涉及企业管理的,比如我们进行的罗氏企业文化策划和研究,就由复旦管院企业文化方面的专家一起共同执行这个项目;要进行服装类的调查,要对门店进行神秘人暗访,我们也会和服装专业的结合起来。身在高校,和高校有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的思路就是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结合,以提高整个公司规范、科学、专业的实施水平。
  同时我也是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的负责人,神州调查公司本身就是学会的一家公司,那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会在全国各地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的优势来推进全国一些项目的进行。尽管神州调查公司在北京、武汉、广州等都设有办事处,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包括农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我们不可能在全国所有的地方布有分公司,但是可以利用学会的力量,利用学会分布在各大中小城市的优势来进行全国城市和农村的一些研究,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我们在学术上与海外常有联系,借助学术上的优势,我们在欧美,澳洲建立联系十分便利,这不仅是业务的联系,也是比较稳固的学术研究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市场研究,对整个项目的质量更有保障。所以,作为神州调查公司,名称本身就体现了神州大地,遍布全国,同时通过神州大地联系五大洲四大洋,进行全国和全球的市场调查研究工作。
  Q: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您是如何发现、培养、保留人才的呢?
  A.公司的运行和管理本身是相当重要的,行业内不少公司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对人才的主导思想,首先是发现合适的人才,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高校本身,像复旦是著名的高等学府,本身就有很多优秀人才,通过教学和科研,就能发现了一些在市场研究方面有潜能的人才,不少同学在大学就读期间已经在神州调查公司进行实习和兼职,进行调查工作,这是一方面来源。同时我们也注重在社会上的招聘,通过人才和招聘市场,进行面试,录用合适的人才,既保持原有学校的优势,也广泛吸纳社会上的有用人才。当然,高层次的,具有研究策划能力和全局性思考的人才确实相当缺乏,因此我们特别注重物色这方面的人才。
  在管理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对员工不仅要使用,也要注重培养,通过项目和各种机会,让公司成员既能心情舒畅地积极完成所承担的项目,在项目中得到提高,同时也创造和提供培训机会,让员工的素质不断地得到提升。现代科技和信息发展很快,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才本身,也有一个自我提升的问题。
  当然要注重各部门内的团队合作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有些项目我们采取项目制的方式,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集中攻关,合力完成。但是大量的还是分布在各个部门,自行协调,通过部门负责人来注重对部门员工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我们提倡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信条之一,这一点是公司能够留住人才、保持公司正常并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
  Q:市场研究行业的专业人才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怎样的特点?
  A.从方法研究角度来说,市场研究行业的人才需要具备这么一些基本的要求:人格、能力、洞察力。前两类要素中,我认为前者更为重要。
  作为市场研究行业的人才,很重要的是取决于人格和品质,比如说责任心、亲和力、理解力、包括诚实、可靠这种基本品质。这些品质是业界研究人员最重要的素质,假如市场研究人员的品德不好,弄虚作假,不诚实,不诚信,怎么能够得到客户的信任。除此以外,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个行业的各个环节都是很辛苦很艰苦的。
  从能力角度来说,比较重要的是要有一种领导力,无论是一般员工还是部门负责人或者是总监或主管,都要具备领导力。对员工本身来说,体现在对项目组的领导能力。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市场研究行业,各个环节、步骤、部门之间都要相互协调,并非单打独斗能进行的。另外还要具备一种学习力,就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在市场行业中,知识的更新是相当快的,包括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即使进了某公司,即使当了领导,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追求,不断更新知识,否则就要落伍。还有一点就是要有专业的技能,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能干,但至少在市场研究某一部分要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有些人擅长与客户的沟通,有些人擅长进行统计分析,有些人擅长进行研究设计,有些人擅长撰写研究报告,有些人擅长现场演讲汇报等等。
  第三类素质是最高层次的、也是最难培养的,那就是捕捉市场信息的洞察力和领悟力,是一种能在微观、中观、宏观上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当然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Q:什么是神州调查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是否认同?他们从中又可以获得什么?
  A.“权威、专业、现代、全球”是我们公司的根本理念和企业文化。
  神州公司是国家级学会的研究机构,所发布的信息和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同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解放日报对外的主要特征就是权威。所以我们公司首要特征就是权威,这是一点。
  第二点,作为研究公司,最注重的是科学性和专业性。其专业性不仅有员工本身的素质所保证,还有为所采用的最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所保证。
  第三,我们强调现代,这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信息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这种前提下,无论是研究的方法还是理论,包括研究的理念和思路都要现代,只有现代才能超越,不仅与时俱进,而且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仅是追赶潮流,而且要走在潮流的前面。具有高层次研究背景的机构应该在市场领域当中走到前列,采用最现代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以为行业提供现代的理念和方法来推动行业的发展。
  第四,我们强调全球,如今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无论从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消费,还是整个国家的金融、经济运行都和全球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时刻瞄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全球角度来,以世界眼光来把握整个市场。
  当然作为管理层面来说,我们提倡员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乐活”。因为无论做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公司的员工对上述所说的八字方针和乐活的理念是十分认同的,他们也能从中尽量多地受益,开心地学习、工作、生活,为承接更高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
  Q:神州调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神州调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专业性强。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员组成,当然其他公司也有这方面条件,但是神州调查公司富有这方面特色,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着天然的联系,公司内人员来自各个专业,在公司外也聘用了一些兼职的专业人员,这样做研究的专业队伍层次就比较高,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比如我们曾经承接过上海烟草集团的项目,当时有好几家公司共同竞争,最后留下三家,一家是政府机构下属的公司,一家是市场研究业全球排名前列的外资公司,最后烟草集团选择了我们来执行制定“十五计划”所进行的上海烟草消费市场调查。我们为何能胜出呢?就是他们看到我们公司高层次的研究人员和专业力量。
  第二个优势在于方方面面高层次的人脉。因为我们所依托的是高校和研究机构,高校的师生毕业或调离工作以后,都在层次比较高的单位,许多是各个省市乃至国家机关的负责人,这样一来,我们整个社会网络和人脉关系层次就比较高,他们散布在全国各个岗位、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公司企业、研究机构,都是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我们在执行项目过程中人脉相当广泛,层次相对也高。不少项目,当时委托给有些公司就无法执行,最后还是找到我们。比如十年前,要调查200个月薪5000以上,每月在娱乐场所公费消费8000元以上,自己备有私家车或者在单位有专车的人物作为深访对象,在当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利用我们公司的人脉就顺利完成了这个深访的项目。再比如一个金融调查要对全国各家证券公司负责人进行深访,有的公司可能无法实施,但是通过我们的人脉关系就很顺利地完成了。
  当然作为核心竞争力,从专业角度,主要还在于技术、方法的现代和前沿,公司要能够生存很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前提是方法本身要是科学的,这些人员所把握、所采用的方法技术是最新、最专业、最科学的,这就保证了我们公司有强大的竞争力。人脉从某种程度上则保证了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施项目的可靠性。从形式上看,是表现为专业、人脉,从本质上讲,是保证了方法技术的科学和管理操作的严谨。这既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市场研究公司所要注重的问题。
  Q:神州调查公司主要服务哪些本土或外资企业客户?有些什么样的业务?
  A.从源头来说,神州调查公司在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了社会调查和部分市场调查。93年正式挂牌成立以后,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市场研究工作。
  前期受海外的包括SRH公司的委托,主要进行日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等调查,洋酒、香烟、食品、饮料、化妆品等等调查,90年代初就在上海进行了万宝路香烟测试。同时也为媒体做调查,比如亚运会媒体广告效果,报刊杂志读者群的调查。同时也比较早的进入了金融业调查,比如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调查,银行选址调查等等。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到了90年代中后期,调查领域更为扩展,一是体现在电信调查,包括寻呼机、手机、电脑,互联网的调查。同时,我们在全国范围的研究也比较多,比如说药品调查,像赛尼可的调查就在全国16个城市进行。当时日本花王委托我们进行的洗衣粉卷地毯式调查,要求我们在上海、宁波、杭州、苏州、无锡、南京、武汉等城市选取调查区域以后,对所有商店都要进行普查,进行卷地毯式的调查。还有就是进行汽车调查,我们比较早就做了汽车零部件、汽车品牌、用户、驾驶员满意度的调查。
  到了20世纪初,我们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就比较多了,比如市民环保意识调查、科委委托的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通管局的电信满意度调查;同时公司的服务领域也拓展到对营销管理的研究,市场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要和营销管理结合起来,比如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调查、企业诊断的研究,包括选址的调查、投资环境的调查、广告效果的调查以及价格的研究等,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近期我们又考虑到整个行业界人才素质的培养相当重要,市场研究公司大量的从业研究人员逐渐都是80后、90后的了,如何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是放在我们面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神州调查公司最近专门成立一个培训中心,简称上海神州调查培训中心,我们意在不仅对行业内,也对其他行业进行人才素质及技能的培训。今年,国家统计局、教育部考试中心授权我们神州调查培训中心为上海地区调查分析师的合法培训机构。因此我们也把目光投向了对市场研究人才的培训,也设想将心理咨询角引入,因为很多市场研究项目不仅仅是定量,也涉及定性,尤其涉及对心理的测试和研究,对这方面的人才是很有需求的,需要加以进一步的培训,让他们能够胜任工作。总之,我们整个业务领域是比较广泛的。
  Q:神州业务的增长主要是靠哪些业务、哪些企业来带动的?您认为是什么样的优势带来了业务的增长?
  A.神州调查公司的目标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我们在衡量项目的过程当中,固然要考虑到它的经济效益如何,同时也要兼顾社会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力量。因此,我们承接的一部分项目,比如政府类、咨询类、甚至公益性的项目未必从经济上有多大的收益,但是我们都乐于去做。比如像与解放日报合作的社情民意调查,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还要付出,人力物力都要投放进去的,但于国于民有利。当然公司要能正常运行要有经济基础,经济效益也是很重要的目标。从我们公司来说,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项目主要还是来自于经济行业,从国内情况来看,比如烟草、化妆品、汽车、房地产、电脑、电信、广告媒介方面。同时,一些海外项目对经济效益提升也是很有益的,总体上来说海外项目的报价相对比较高。另外也有来源于国家级的专项研究基金的项目,比如2004年的城市居民生活调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级的项目,有国家科研经费的保证,委托给各省市的执行,相对来说费用也不会太低。
  我认为,企业增长涉及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的宏观环境,当中国经济增长较快或者飞速发展的时候,当国外的厂商对大陆的需求增长时,市场研究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会增长,反之也会停滞不前,受到影响。举几个例子,SARS爆发时,对各行各业,尤其对市场研究行业影响相当大;9.11事件发生后的半年,不仅对全球经济是个打击,对我们国内的市场研究行业也是个打击;再像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现在也已感觉到公司运行中,企业类的海外的项目明显减少,反而公共服务类的项目相对比较稳定。所以说这和总的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是相当有关系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和公司的执行力强弱是很有关系的,随着员工队伍的扩大,素质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会得到提升,反之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企业增长与否既和客观的宏观环境有关,又和公司本身主观的执行和操作有关,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Q:神州公司发展至今,有哪些方面的压力?未来又将有怎样的上升空间?
  A.我的心态一贯平和、凡事比较超脱,道法自然,顺势而为。从办公司开始至今,我就没有感到过有什么压力,也不去人为地制造压力。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呢?如果说十几年前仅仅把神州公司作为学会下可以经营的公司,我在从事高校教学科研精力有余的情况下,兼管一下这个公司而已,这个时候自然谈不上什么压力,而是我的一种业余专业爱好,一种市场研究的探索,或者说是一种高校教育科研相结合,提供实习,实践的场所而已。现在也同样不感到有什么压力,因为现在公司的运行比以前更顺畅,我投放到神州公司的精力也可以比以前多了。
  尤其是我觉得,我们中国这个市场是相当广阔的,“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这么大的蛋糕不是几百上千家公司所能切割得了的。在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期时,可以说遍地是“黄金”,作为市场调查公司来说,在中国这个环境中进行市场研究,可以说处处有机会,时时有机遇,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在于如何把握和抓住机会。只要我们静心下来想一想,无论是中国的市场还是海外的市场,需要市场研究公司做的项目遍地都是。
  因此如果要说压力的话,反而是觉得忙不过来,精力不够。当然依靠全体员工,抓住各种机遇,还是能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所以,总体上我根本不感到压力,反而感到机会太多,来不及做,上升空间很大。
  Q:作为管理者,对公司的服务行业、服务领域、研究方法上有什么方向?
  A.神州调查未来的设想,总的有以下几点:利用神州公司的权威、专业、现代、全球这么一种优势,以及全方位、全领域、高层次、综合研究的传统,今后我主要考虑从这么两三个方向进一步拓:
  一是在全方位全领域的基础上,在部分行业和领域做出特色,具体在哪几个领域要做出神州调查的特色,我们领导层还在考虑中,不仅要有总体的实力,而且要有专门的研究领域和特点。
  二是公司的研究要进一步体现广义的市场调查概念,狭义的市场调查是market research,主要是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查,但是广义的市场研究,marketing research,涉及整个营销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从策划到执行,从上游到下游都要有所深入,上游来说,我们要进一步主动出击,了解客户最新的需求,原来被动比较多,是守株待兔。近期也开始注重宣传和联络。下游来说,我们不仅为客户提供市场调查和研究报告,也提供企业诊断、管理咨询、员工培训,各方面都可以做。
  第三个是公司的业务类型要进一步扩展,除了市场研究之外,还要投放一定的精力在人才培训上,作为业务开拓的一个方面,我们也已和复旦相关学院联络,利用复旦教学机构的优势,共同为市场研究行业甚至各行业人才的培训做出我们的一些贡献。
  第四我们的业务不仅是上海和国内,下一步要进行全球的拓展。
  总体来说,神州调查公司拓展的方向和前景是相当令人振奋的,前景是乐观和可喜的。
  Q:作为市场研究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对协会的工作很上心,在没有直接回报的前提下,您如何考虑这件事情?
  A.现在我们国内有了市场研究行业协会,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我们从80年代初就开始投入社会研究和市场调查,走到现在也近30年了,我们一直与业界许多公司进行沟通合作,从行业协会第一届会议在广州成立开始,我们就是理事单位之一。
  作为这一届的协会副会长,我的总体想法是:尽我自己的力量,为行业协会健康成长、为行业协会的各家公司尽力地提供服务。因为我们在业界起步比较早,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积累了不少。同时,在与各家公司的交往中,大家对我们也有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应该通过行业协会这个平台为大家提供一些服务。行业协会分工当中,要我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对于这方面工作,我是很热爱的,我本身也出版了一些专著和教材,如果能通过编辑出版委员会,为我们中国的市场研究行业做一些工作,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编辑出版委员会比较明显的就有两项工作:一项是行业协会的电子版本的网站,或者纸质版本的杂志,这项工作协会秘书处已经在做。
  我想到另一个很重要的拓展是作为中国的市场研究行业机构,通过编辑出版这个口子,应该让业界的同仁、包括让国内各行各业特别是客户,以及让海外的同仁了解我们这个行业,除了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杂志以外,也可以仿照我们社会学曾经有过一本以书代刊的杂志,叫《中国社会学研究》,我们市场协会也可以出版一本以书代刊的《中国市场研究》,每年至少一本,反映我们这个市场研究行业的最新动态、最高水平、最典型的案例,把我们这个行业推广宣传出去。同时我也注意到很多公司在市场研究的推广中,在方法、技术乃至理论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成功的案例,我们也很有必要把这些成功的案例汇集起来,通过专著的形式出版。因此我和重庆大学出版社《万卷方法》丛书编辑组进行了联系,他们出版的《万卷方法》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研究方法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定量、定性方法等方面翻译了很多海外专著,也有本土作者写了一些教材。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出版市场研究行业的系列丛书,通过这个系列丛书反映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在理论、方法、案例方面的现状和经验。虽然这件事筹备了一年多,但好事多磨,由于受到大小协会在这方面分工问题以及协会在决策沟通上缺乏一定的程序和规章,而悬而未决,导致目前这些想法未能正式实施。希望通过这次访谈,能够再次提请相关单位一起合作、做好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当然作为编辑出版委员会,还有一些工作可推进,比如今后通过编辑出版委员会,总结、了解、推广业内一些公司在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公司的运行中的成功经验并汇集介绍,相信对其他公司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当然目前只是设想,看看如何实施。
  Q:作为副会长,您在工作中对协会及秘书处有哪些期望?
  A.我国的市场研究协会总体来说还是个年轻的协会,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在成长中的,各方面很努力但是还很不成熟的社团。秘书处做了很多工作,秘书处的同志也很辛苦,但正如有些会员所认为的,整个市场研究行业协会的工作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总体上还没有达到所预期或者理想中的比较规范的运行状态。各个专业委员会,都有很多设想、建议、提案,但是在和整个协会沟通过程中往往无法决策,无从实施。这就涉及到整个协会、秘书处和各委员会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学会的运行要靠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总体的积极性,尤其是下设的11个委员会,如果说把协会各委员会的作用和功能发挥起来,那整个协会的工作就会生气勃勃、生龙活虎得多。现在协会、秘书处与各委员会之间工作的协调也没有一个章程,哪些是委员会就可以进行决策和实施的,哪些是需要和秘书处合作的,哪些是要通过会长会议才能通过进行决议的,其实协会的工作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一个规章。我在想,我们要求业界各个调查公司的调查工作都要能够规范,首先市场研究行业协会的工作要规范,要有个秩序,有个规则,这样整个工作才会运行得顺利。总体上来说,协会工作本身的秩序和规范是保证协会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协会今后是否有号召力、凝聚力乃至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决策权的基本条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关于我们|小黑屋|联系我们|赞助我们|统计211 ( 闽ICP备09019626号  

GMT+8, 2025-4-10 13:34 , Processed in 0.0780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