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舍得 大年初一的早上,接到9岁小外甥的拜年电话,内容一共三句话。“舅舅过年好!今年你不回太原,我的压岁钱又少了。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不好看哈?”外甥吐字清晰,言简意赅。虽然交谈中的跳跃性很大,但也重点突出,堪称我虎年收到最独特的拜年。第一句纯粹例行公事,第二句表达的才是真实心理,第三句则紧贴时事,发表热点话题。看来春晚的关注度确实很高,在小孩子眼里它甚至同压岁钱一个高度。媒体更是把央视春晚当做核心话题,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春晚满意度的争论。央视数据最高83.60%,新浪其次14.55%,腾讯最低仅为10.48%。数据一出,网友的骂声便汹涌而至,无奈央视只能在自留地里自娱自乐。 笔者花了点时间整理了一份虎年春晚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贴出来并据此展开分析。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总体是谁?13亿的中国人民。样本有多少?央视2122,腾讯64万,新浪105万。当然,稍微懂点调研的都知道,样本量大并不一定就意味准确。(央视要听到这句话,肯定偷着乐。)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样本的代表性。教科书上关于抽样调查的准确性可能高过全民普查的论点,也就基于此,所谓四两拨千斤。 
为了审核抽样的代表性,我从央视CTR网站上看到了这样的信息:CTR电视观众满意度调查(CARS)的样本观众覆盖全国30个城市共30,000人,为电视台的节目部门提供深入的节目评估数据。也就是说央视春晚调查的抽样框里只有3万人,严格讲虎年的春晚2122名受访者推断的上限只有3万,所谓83.6%的满意度只能代表3万人的看法。当然,如果拿这个与央视理论,对方肯定能拿出3万代表全国的理论证据。具体就是先从2千推断3万,再用3万推及到30个城市,然后从30个城市推及至所有城市,最后用所有城市推及至全国。纵然,每一步都能保证90%的可靠程度,四次推及下来理论的准确性也只有65%。可遗憾的是,最后一步用城市推及全国的做法在理论上还有一道坎,因为我不知道如何用45%的城镇居民代表55%的农村人口。可能在央视眼里,农民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央视的节目根本就不是给这些乡下人看的,不想哪个穷人能买得起在央视打过广告的东西。 查一下ALEXA的网站排名,腾讯和新浪在国内分列第二第三位。因为排名第一的百度没有开展调查,所以这两个网站的调查结论也最能代表3.46亿的宽带网民了。只是理论上如何从网民推及到全民就有点难度了。 说完了代表性的问题,我们再看看调查方法。央视采用的是电话调查,而且时段选择在春晚直播的那几个小时内。据说调查是从晚上8:30开始的。巨汗!8:30貌似90%的节目还没有上演,又怎么能调查到观众对整个春晚的满意度呢?这一点上,网络调查就科学多了。因为正式的调查是在春晚结束后才开展,而且这也利于那些不能看直播的人表达看法。加之网络的开放性,男女老少均可参与,而接电话可就大不同了。声音甜美的访问员mm肯定第一个就把乳臭未干的小孩甄别掉。像我这个小外甥,大过年接到电话,肯定不问对方姓名,出口就是:阿姨过年好!奶奶个嘴,访问员mm也才刚过18岁,你这一句阿姨叫出来,她肯定立马回你一句:找你爸妈过来接电话! 第三点要说的是,大家不要只看到网络调查与央视结果的巨大差异,其实腾讯与新浪的结果之间也差异甚远,哪怕做一个卡方检验,也肯定是差异显著。一个64万,一个100多万,绝对是大样本了。从统计学的绝度看,两者在对总体的代表性上差异不大。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两个网站的用户不同,也就是受访者不同。如果非要问网民对春晚的满意程度,我们可以简单加权计算出这样的结果:满意的占13%,一般的占29%,不好的占58%。 行为至此,略表遗憾。因为我只能对着别人的调查结论来评头论足。想想自己一直倡导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脸都有点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