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是发现和确定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问卷编制和使用有问题,结果也一定有问题。 一、问题的形成 问题的形成,一般经过如下步骤: (1)情况(或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2)概念具体化,寻找变项; (3)确定指标; (4)为测定已经确定的指标,编制直接与间接的问题。大体步骤如下:课题(或情况)→假设→概念→变项→指标→问题 举例: 现有这样一个调查课题:“少数学生为什么厌学?”从这一课题,我们可以形成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过程如下。 课题:少数学生为什么厌学? 假设: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厌学,有的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厌学。 概念: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厌学 变项: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测验成绩、平时测验成绩、作业情况; 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学校行政人员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 不愿意上学、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的说教有厌烦的心理、对学校环境不适应。 问题:你的入学成绩如何?你在最近一次测验中的成绩如何?你经常做作业吗?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乐于去完成吗?你喜欢所任教的教师吗?你喜欢与同学相处吗?你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吗?你对教师的说教有厌烦心理吗? 二、问卷的结构 1、前言: 前言是写在问卷开头的一段话,又称说明信、封面信。一般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1)调查的目的与意义;(2)关于匿名的保证;(3)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要求:(4)调查者的个人身份或组织名称 通常,一份问卷的开头,会请受测者填明一些所谓基本资料,如所在学校、年级、城市或乡村、性别、年龄、父母亲职业与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等等。这些基本的问题,是基本的自变量,几乎所有的教育研究都必须设法了解。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差别都无法获得具体结果的话,进一步的分析就非常困难。 2、主体 问卷的主体是问题表,包括问题、回答方式以及对回答的指导语等。 指导语主要有4种类型: (1)关于选出答案做记号的说明。一般用圆括号“()”或方框“□”来限定答案前的空间,并要求回答者在括号或方框内做记号“∨”。 (2)关于选择答案数目的说明,如“选择一项”、“有几项选几项”等。 (3)关于填写答案要求的说明。你所在班级的人数是()人。 (4)关于答案适用于哪些被调查者的说明。问卷中有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而只是使用于某一类人。当这类问题出现时,可说明由特定的一类人填写,其他人跳过这些问题。 3、结束语 一段短语内容是对被调查者的合作再次表示感谢,以及关于不要漏填与复核的请求。 提出1—2个关于本次调查形式与内容感受等方面的问题,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 封闭性问题举例: 您填完问卷后对我们这次调查有何感想? ()(1)很有意义 ()(2)有些意义 ()(3)没有意义 ()(4)说不上 开放性问题举例: 您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如有,请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 三、编制问卷中要注意的几点 1、问题中应避免使用引导性或倾向性的语句。 如;您认为目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吗?您是否赞成现行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 2、一个问题中只能包含一个调查指标。 如:有人认为的教师、知识分子收入偏低,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3、不要使用普遍性的语句,以避免几乎被所有人接受或拒绝的情况出现。 如:你有时会对学习感到厌烦吗? 4、避免双重否定的问题。 如:我从未否定我自己。 5、避免多选题。多选题可在开放性的地方出现。 6、一份问卷的题目形式要一致,选次的数目也要一致。 7、问卷内容和时间不宜过长,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20分钟为宜;题目控制在20—30道之间。 四、测量各种情况常使用的词汇 1、测量次数 经常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不 总是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几乎 总是 超过一半以上 大约一半 少于一半 很少 从不 总是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不 2、测量感觉 非常喜欢 比较喜欢 难说 不喜欢 非常不喜欢 3、测量同意感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基本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很同意 同意 很难说 不同意 很不同意 完全符合 比较符合 一般较不符合 很不符合 完全符合 五、问卷编制后自我对照项目检查 若以下项目中出现“否”,要及时修改问卷后再正式使用 1、问题没有使用引导性的语句。 2、问题没有使用倾向性的语句。 3、问题只含有一个调查指标。 4、问题没有使用文言文、倒装句、俗语、俚语、缩写等。 5、问题没有使用普遍性的语句。 6、问题没有使用双重否定的语句。 7、问题文字说明浅显易懂。 8、问题文字数量适中。 9、问题已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 10、问题选项间具有互斥性。 11、问题没有涉及不受欢迎的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