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211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统计设计类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0 11:3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在临床试验设计方案中,统计设计类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研究样本含量的估计、研究过程及其质量控制。因此,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统计设计方案。统计设计方案有多种,但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中常用以下四种。

(I)随机平行组对照设计:指将受试者随机地分配到试验的各组,各组同时进行、平行推进。可为试验药设置一个或多个对照组,试验药也可按若干剂量组。对照组的选择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另外,本设计的优点是由于贯彻随机化的原则,有效地避免了非处理因素的影响,增强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均衡可比性、控制了试验误差和偏性,更重要的是满足了统计学假设检验的要求。

(2)交叉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自身对照设计,将每个受试者随机地在两个或多个不同试验阶段分别接受指定的处理(试验药或对照药)。这种设计可以控制个体间的差异,减少受试者人数。最简单的交叉设计是2*2形式,对每个受试者安排二个试验阶段,分别接受两种药物处理,而第一阶段接受何种处理是随机确定的,第二阶段必须接受与第一阶段不同的另一种处理。每个受试者需经历如下几个试验过程,即准备阶段,第一试验阶段,洗脱期,第二试验阶段。在两个试验阶段分别观察二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交叉设计资料分析时需检测延滞效应,即每个试验阶段的处理对后一阶段的延滞作用。每个试验阶段后需安排足够长的洗脱期,以消除该阶段对后一试验阶段处理的延滞效应。

(3)析因设计:析因设计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试验,通过不同的组合,对两个或多个处理同时进行评价。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以检验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当交互作用存在时,表示各因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因素的水平有改变时,另一个或几个因素的效应也相应有所改变;反之,如不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具有独立性。在临床试验中,评价联合用药效应时,可考虑用析因设计。

(4)成组序贯设计:相对于固定样本的试验而言,成组序贯设计是每一批受试对象试验后,及时对主要指标(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一旦可以作出结论(无论是有显著性还是无显著性)即停止试验因此既可避免盲目加大样本而造成浪费,又不致于因样本过小而得不到应有的结论。成组序贯设计常用于大型的,观察期较长的,或事先不能确定样本含量的临床试验。成组序贯设计的盲底要求一次产生,分批揭盲。每一批受试对象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比例相同,每批例数不宜太少,以减少多次揭盲带来的信息损耗。应用成组序贯设计时,试验者可根据试验要求所确定的I型和II型误差大小,主要指标的性质(定量或定性指标)、试验比较的两种处理是单向或双向、结束试验所需的最大样本数等条件,确定相应的成组序贯试验类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关于我们|小黑屋|联系我们|赞助我们|统计211 ( 闽ICP备09019626号  

GMT+8, 2025-4-20 03:35 , Processed in 0.0778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