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211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拒绝零假设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0 18: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一道试题引发的一点思考

    2008年统计学考研真题第四题“食品厂家说:净含量是每袋不低于250g。但有消费者向消协反映不是250g,消协据此要求厂家自检,同时消协也从中随机抽取20袋检验”
(1)如果厂家自己检验,你认为提出什么样的原假设和备则假设?并说明理由。
(2)如果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你认为应该提出什么样的原假设和备则假设?并说明理由。
……
    作为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是,通过做上面的题目,我发现自己在理解假设检验的问题上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我们学的教材上面写着:“假设检验要么P-value小于a拒绝原假设,P-value大于a接受原假设……”。后来再看看其他教材,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这样写的。其实“P-value大于a接受原假设”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P-value大于a的时候,结论到底是什么呢?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
    E·皮尔逊问耶日·奈曼,在检验一组数据是否为正态分布时,如果没能得到一个显著性的 P值,那么怎样才能看这组数据是正态分布的呢?
    费歇尔其实已经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费歇尔把比较大的 P 值(代表没有找到显著性证据)解释为:根据该组数据不能做出充分的判断。依据费歇尔的解释,我们绝对不会得出这样的推理,即没有找到显著性的证据,就意味着待检验的假设为真。
    这里引用费歇尔的原话:
    “相信一个假设已经被证明是真的,仅仅是由于该假设与已知的事实没有发生相互矛盾,这种逻辑上的误解,在统计推断上是缺乏坚实根基的,在其它类型的科学推理中也是如此。当显著性检验被准确使用时,只要显著性检验与数据相矛盾,这个显著性检验就能够拒绝或否定这些假设,但该显著性检验永远不能确认这些假设一定是真的,……”
    所以假设检验的目的在于试图找到证据拒绝原假设,而不在于证明什么是正确的。当没有足够证据拒绝原假设时,不采用“接受原假设”的表述,而采用“不拒绝原假设”的表述。“不拒绝”的表述实际上意味着并未给出明确的结论,我们没有说原假设正确,也没有说它不正确。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原假设为H0: m =10,从该总体中抽出一个随机样本,得到`x=9.8,在a=0.05的水平上,样本提供的证据没有推翻这一假设,我们说“接受”原假设,这意味着样本提供的证据已经证明m=10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将原假设改为H0: m =10.5,同样,在a=0.05的水平上,样本提供的证据也没有推翻这一假设,我们又说“接受”原假设。但这两个原假设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呢?我们不知道。
    总之,假设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拒绝而不是接受。

原文:http://cos.name/2009/03/meaning-of-failure-to-reject-h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8:21:41 | 只看该作者
足见数据工作者是相当谨慎啊
3
发表于 2011-9-22 13:08:1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上课时老师有强调过了。
4
发表于 2011-9-22 13:08: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关于我们|小黑屋|联系我们|赞助我们|统计211 ( 闽ICP备09019626号  

GMT+8, 2025-4-7 11:14 , Processed in 0.0761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