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211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得“事在人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0 14: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日,笔者于街头闲走,在报摊购9月3日《南方周末》一份。统计人天然对统计字样敏感,读其评论版,偌大版面一个小“豆腐块”顿时吸住眼球——文题是:“难煞基层统计局长”,作者杨文杰为苏州的一位退休干部。文章短而精,且实话实说。“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现实录如下:
  “我曾任区计委主任兼统计局长,因为统计局的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统计,没有必要在数字上弄虚作假,但是工作部门,尤其是经济管理部门,是有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的。有一次年终,市某部门一位领导先电话,后登门,说是我们报的一个工业经济数字少了。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把球踢到我面前,我诧异地问:怎么说是少了呢?这位领导说:‘不可能比X市少呀!’我问少了多少,就吩咐副局长:‘再复核一下,补报吧!’不言而喻,我参与了弄虚作假,可不这样做,他会找我上级的。在那种语境下,与其让我的领导‘难熬’,不如我来担当吧!说白了,基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多一点少一点,对于统计局长及其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是,对于经济管理部门就不同了,那是他们的‘硬道理’,不完成或是超额完成指标,轻则影响考核奖,重则妨碍个人升官。平日里,统计局在部委办局中,最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但到了‘考核以统计局数字为准’,一些领导就来登门‘商量’了。所以,不是统计局可以统计‘算数’的。”
  小文有情节,有感触,自曝“参与了弄虚作假”,感慨“不是统计局可以统计‘算数’的”。当年为官之事,作者如此坦率“放言”,委实难能可贵。想必虽退而休之“无官一身轻”,但“曾经沧海”总有心曲欲吐,责任使然。
  小文所说,是否个例?是的话,区区一小区、一笔数,“沧海一粟”似可忽略不计;否的话,“集腋成裘”,似不可忽略不计,应该“算计”一下。但是数海茫茫,能否“算计”、如何“算计”,还真是个难题。
  “算计”数字的统计人在这类故事中,是个比较委屈的角色,要么有苦说不出,要么有苦不能说。的确,“基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多一点少一点,对于统计局长及其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实何止基层统计局,非基层统计局也是如此。某省统计局局长说过这么个事:一次省领导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开会,研究关于高新技术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这个指标,提出一年要提高两个百分点的任务,当时省领导问“你看怎么样?”局长回答:只要咱们省能干出来,我统计局长就能把它反映出来,干不出来我就反映不出来。
  就是嘛,统计数字的天职,就是客观如实反映实际。应该说这是统计数字的“硬道理”。但是实际生活中,还有上文作者说的那个“硬道理”。而对于统计领导者,还必须面对一个“硬道理”,就是想“动弹”某个数字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面对这么多、这么硬的“硬道理”,硬着头皮硬碰硬,结果要么不好说,要么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处境,委屈无济于事,抱怨无济于事,只有乐观面对,想想中国那句老话: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统计数字“不出假数”、“真实可信”的“硬道理”,不可“人为”地软下来,反而要“人为”地硬起来。最近在长春看到国家统计局吉林省调查总队全系统举行“统计宣誓”,誓言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忠于职守。这就是“人为”硬起统计“硬道理”的动作。这种“人为”,就是:既已身为统计人,只有挺身敢担当。这种担当,在关键时刻、在原则问题上,最为难能可贵,也最见精神风采。
  事在人为。对那些上不得台面的“硬道理”,仅有不妥协的精神还不够,还应该标本兼治有些“硬措施”。什么是“硬措施”?更多的说不准,但是听山东省统计局杜昌祚局长说,统计“网上直报”感觉就很有“硬度”,很有启示。他说:“网上直报山东搞得比较好,得益于透彻的认识。我认为网上直报可能是中国统计制度一种革命性措施,它的意义不仅仅在技术层面,还在于制度层面。因为网上直报的含义就是一个企业、一个原始的上报单位的数据,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市统计局、县统计局这四级统计部门同时同步可以取得。谁想造假、谁想干扰、谁想篡改,都不可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统计管理体系虽然没有垂直,但中国数据管理体制在网上直报这个部分能够实行垂直管理,使直报的比重扩大到足够大,我看中国统计数字的质量就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为什么呢?因为它减少了中间干扰,任何人想改数据都改不了。我们现在担心的不就是干扰和篡改吗?这不就是从根本上提高了数据质量吗?”
  “网上直报”说,使我想起马路上的红绿灯。没有视频监控时,见过交警和司机为是否闯红灯“婆说婆理、公说公理”。现在再没见过。视频监控是最好的“证人”。而真有了理想的“网上直报”谁想闯数字干扰的红灯,连路都不好找。
  事在人为,要有“以人为本”的情怀。统计数字的生产者是统计人,实事求是是统计人的本色,“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还要想到“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有了真实数字的各种保障机制,起码统计当事人不再事涉麻烦或风险,更多真实可信的数字才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关于我们|小黑屋|联系我们|赞助我们|统计211 ( 闽ICP备09019626号  

GMT+8, 2025-4-10 13:49 , Processed in 0.0763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