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211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计随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0 14:0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学时,报的是财会专业,可《录取通知书》录取的却是计划统计专业。当时只知道计划,所有的紧俏商品都要计划分配,对统计却一无所知。幸好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老师问我对非志愿录取有什么想法,我告知:既来之,则安之。从此与统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统计法》颁布二十周年了,从事统计工作也二十多年了。伴随《统计法》走过的二十年,感触颇深:统计服务从主要的为计划服务转向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社会各界服务;统计方法从报表简单叠加的全面统计转为以重点和抽样调查为主的非全面统计方法;统计手段从原始的算盘加减转为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统计管理由单纯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统计是变了,变得更有朝气,变得更加适应社会,变得更加成熟了。但深入想想,总感觉变得太慢,变得不够,变得不尽人意。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计也努力在变,努力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但总像自行车追汽车,使尽全力也难以追上。这有我们整个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有统计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有我们统计人的思维观念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是国之大事,非我辈所能关心。统计体制虽与我们密切相关,也不是我们所能及的。这里也只是自己对统计的所见、所闻、所思谈谈罢了。
  我国的统计体制从计划经济年代起一直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所有的统计制度、统计指标、统计任务大多由上级统计制定,下面只要按其规定层层上报就行了。这适应于级级下任务,层层定计划的计划管理体制。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经济已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加上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需求的内容更加广泛。国家少有变动和统一规定的统计制度及指标体系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地区间不平衡发展的需要,地方为搞好服务又层层加码,基层统计的负担越来越重。统计方法上虽然不断在改,但仍摆脱计划经济年代全面统计的模式,如规模以下工业采取了抽样调查方法,而所谓的乡镇统计报表仍在层层上报,且不说其数据是如何统计的,就说什么企业算乡镇企业恐怕也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不知其存在的必要性何在。统计指标体系为了保持所谓的连续性几十年少有变动且根本无法统计。如农业统计中大量的实物量指标有谁统计得出来,前几年居然还设有蔬菜分根、茎、叶的,也许神仙也没这本事分得出来,不知道设这指标的人是吃什么的。《统计法》颁布实施二十年了,违法现象屡禁不止,钟馗驱鬼,“大鬼”不敢打,“小鬼”又打不尽。计划统计机构合署造成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检查监督,统计的监督职能失效。级级考核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得计划指标层层加码,安徽阜阳市“九五”计划中GDP的平均增长幅度居然定到22%,而原市委书记王怀忠的职务却上升到副省长。再说统计服务,统计人兢兢业业,却天天在做大量的无效劳动,提供的数据领导和社会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数据我们又提供不出来,说是“有为才有位”,我们天天在努力作为,可“为”不到点子上,“位”又从何来呢?凡此种种,这也许真是我辈统计人的悲哀。
  好在党中央、国务院也看到了问题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完善统计体制”,从统计体制上解决存在的问题。除了完善统计体制机制外,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的还是要解决统计人自身的思维观念。统计人要把自身的思维纳从计划经济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规律办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统计部门和统计人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统计;统计数据、统计资料是产品,统计也要树立价值观、产品观,按照需求生产我们的统计产品;统计是服务部门,既要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为各级领导服务,也要为其他政府部门服务,还要多考虑为基层、为社会大众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统计法制的健全和统计体制机制的完善,再加上我们统计人的不懈努力,统计将会更加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关于我们|小黑屋|联系我们|赞助我们|统计211 ( 闽ICP备09019626号  

GMT+8, 2025-4-10 14:09 , Processed in 0.0809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