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211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凡世家统计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0 13:2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张来成等(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杂志社)


  这是一个非凡世家,这是一个发生在统计人家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操守、感悟,耐人寻味,也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那是1957年11月7日,全体留苏的中国学生聚集在莫斯科大学礼堂,大约下午6点10分,会场上传出“毛主席来了!”顿时,整个礼堂沸腾起来,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不一会儿,毛主席、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从主席台后面走向前台,随后,毛主席发表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几十年来,毛主席这番著名讲话时刻铭记在我的脑海,也正是老一辈的期望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激励着我和我的全家和数字结缘。”
  “五一”前夕,记者如约采访了曾经为我国统计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刘厚甫老人及长女刘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次女刘红--北京市丰台区第五统计所所长。刘厚甫曾留学前苏联,后就职于国家统计局,再后来……,追忆往事,刘厚甫十分感慨。
  (一)不同的经历,同样的精彩
  采访是在首经贸大学的校园和刘厚甫在首经贸的家中进行的。刘老八十有三,但头脑很清醒,思路很清晰。
  “列宁有句很有名的话,共产主义就是‘电气化加核算’,核算讲的就是统计。1949年,为了建设新中国,我自上海华中师范大学考取了武汉中南财经大学专修统计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组织上又派我到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读研究生;1955年,留学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统计系,4年之后取得副博士学位。”刘厚甫介绍道。
  刘老说,留苏期间,除了前苏联帮助解决学习费用外,其他如生活费用、住宿费用由我国负担。为了培养他们,国家一年花去的费用相当于当时70个农民全年的收入。所以,留学生们始终怀揣一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之心,在学习上是非常用力的、刻苦的。
  “毕业前最后一道难关是撰写论文与答辩。苏联的考核非常严格,常常使答辩者尴尬与卡壳,毕不了业。轮到我答辩时,老师们一个个问题像炮弹一样,一连串地袭来,我镇定地逐一作答。结果,经过委员会讨论,全票通过。我的导师沙文斯基激动地与我拥抱、握手,连声称赞:‘你是我指导的研究生中最优秀者之一,你是我的骄傲!’……”学生时代的回忆让刘厚甫很是动情。
  刘厚甫1959年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1968年,与其妻下放湖北襄樊干校;1973年分配到河北大学任教,成为当时河北统计学界惟一一名副教授;1982年调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待1984年成立计划统计系时,刘厚甫担任首任系主任。1987年,刘厚甫被评为教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桃李满天下。刘厚甫最引为自豪的是培养了一大批统计骨干。他说,北京市高等学府里三个学校有统计学院,其中两个学院院长是他当系主任时培养的。刘厚甫一生参与主编了十几种、近200万字的统计教材和统计类书籍;其担负的科研项目获得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的老伴于兰坡,也曾是留苏学生,一生大部分时间,随他一起任教统计,直到2009年去世前,还在配合他整理留苏锁记等统计回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厚甫的长女刘娟,受其父辈影响,自幼肯于学习钻研,1986年,她以名列北京经济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考分第一的成绩留校任教。此后,又相继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了统计硕士、博士。
  难能可贵的是,在参与联合国合作项目和专业培训期间。她看到了中国统计教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和父辈们探讨时她说,要接轨国际统计,必须多开设统计方法的课程。伴随改革开放,积蓄已久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2006年,首经贸成立统计学院,刘娟紧步父亲的后尘,被学校推举主管统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在院长纪宏等领导的力促下,首经贸统计学院走上了一条融数理统计与经济统计于一体发展的路子。
  二姑娘刘红,先后在北京内燃机集团总公司、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办事处工作。刘红说,“尽管过去工作也算如意,但在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夙愿——有机会的话,我也要投身统计工作。”终于,机会来了,在2007年丰台区成立统计所时,刘红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统计,被任命为丰台区第五统计所所长。在统计所工作的三年,统计所连续三年获得“先进统计所”称号,刘红本人也两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荣获三等功一次。
  (二)不同的岗位,同样的操守
  “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恰似对统计人默默无闻、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心境的真实写照。
  刘厚甫的一家,分布在统计战线的不同岗位,但无论做何工作,都反映了同样的职业操守。刘厚甫说,要做好统计工作,必须具有对事业孜孜不倦、执著追求的精神,对工作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对数据实事求是、严格较真的精神,对人生淡定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作为我国第一代统计工作的奠基者刘厚甫老人,一生奋战,从不懈怠。刘老说,为了宣传统计,他无偿地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在河北大学工作期间,全省除一两个地区外,其他各地区都去做过关于经济指标、统计核算类的统计报告。
  记者获悉,耄耋之年的刘老,以80岁的高龄开始学习上网、查资料、写回忆录以及作诗、参加社团活动等,在刘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统计人的执着、坚持和责任!
  受父辈潜移默化的影响,统计人的优秀品格在刘娟、刘红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
  就说刘红吧,她所在的丰台区统计局第五统计所,负责南苑乡和大红门街道的统计工作,辖区面积56.74平方公里。辖区法人单位3000多家,其中个体经营户30000户,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平时工作期间,由于一些企业对统计工作不理解,出言不逊、不配合工作的事情时有发生。正是刘红带领同事挨门逐户地走访宣传,最终赢得了调查对象的信赖与支持。
  如何看待走过的统计之路?刘红的一番描述道出了统计人的成长和价值:三年来,统计所的新人从对统计报表的一知半解,到现在能熟练解决各类报表问题;三年来,统计所从开始走访四处碰壁,到现在得到企业和调查户的认可并成为朋友;三年来,从开始因拿不出一篇统计分析而不愿面对街乡政府的尴尬,到现在主动要求为街乡政府服务……年轻的统计所在成长、在发展!
  (三)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感悟
  统计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和刘厚甫一家的座谈和采访中发现,虽然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但在统计的认知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对统计的感悟和认知,无疑将是统计工作不可多得的经验和财富。
  刘厚甫讲,他的第一感悟是必须强化社会对统计的认知,第二个感悟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在于数字准确。他说,要纠正社会上对统计的一种误解或误区。多少年来,不少人认为统计工作就是加加减减,没有什么学问,认为统计工作很简单,什么人都可以做。殊不知,要做好统计工作,必须既是一个统计学家又是一个经济学家。他以老局长薛暮桥、孙冶方为例讲到,大跃进的时候大炼钢铁,不计成本,不计消耗,造成很大的浪费。他们就提出,不能这样来弄,坚决主张要考核企业,考核利润,考核成本。关键时候能做到这一点,没有一定的经济理论是提不出来的。
  对上述问题,刘娟、刘红都有同感。刘娟结合统计学院的学生就业问题谈到,要加大统计宣传的力度。她说,一些考生开始不愿意报考统计,但是真正学了以后,他们感到统计真的很好。统计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比较强,参加工作后比较受欢迎。值得可喜的是,近几年,统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越来越高,他们看到统计对于人生和就业的价值,看到统计的发展和希望。
  刘红表示,作为最基层的统计工作者,有时觉得统计工作是枯燥的,但转念想到自己的工作为上级部门提供了一系列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而感到肩上的一份责任和自豪。
  一位诗人这样描述,人的一生,都是在选择和被选择中度过的。选择了山丘,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海洋,也就选择了暗礁;选择了航行,也就选择了风浪……
  采访临近结束,刘红颇有感慨地说,“我们深知,选择了统计,也就选择了奉献。我们这个统计之家,从统计理论研究、培育统计人才到基层统计工作者,大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各自统计的岗位上忙碌着、充实着、快乐着。作为统计人,我们全家共同的愿景就是祈福统计事业蓬勃发展,为此,我们将尽心竭力地传承下去,让统计人的精神发扬光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关于我们|小黑屋|联系我们|赞助我们|统计211 ( 闽ICP备09019626号  

GMT+8, 2025-4-10 14:08 , Processed in 0.1022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