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211
标题:
拨开乌云,还BI庐山真面目
[打印本页]
作者:
xingxing
时间:
2012-9-14 23:13
标题:
拨开乌云,还BI庐山真面目
近在基于用户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下,辅助用户在市场战争中取胜。
BI应该是像鞋子,不要贪多,关键是合脚。只有在用户的业务体系运作中的BI,才能发挥到自身的长处。
还有,BI应该接地气,不要吹上了天的BI应用。把BI产品的期望值看得过高,严重者会拖垮企业的运作。
还有什么的,欢迎大家补充咯。让我们一起来拨开乌云,重新发现BI,认识BI。
年来,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BI热潮,众多企业纷纷上BI,各种IT论坛会议无一不在谈论BI应用,你方上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大家都在谈BI,但是很多人,特别是企业决策者对BI似乎只有表面上的理解,没有持续深入,这样的话,只是停留在表面的BI的应用就会沦为数据报表。
加上最近很火的“大数据”讨论,BI应用这个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的企业管理软件,究竟是什么?笔者斗胆想拨开头顶上的乌云,还BI庐山真面目,但愿能帮助人们重新认识BI。
我们应该明确,BI不是一种技术。很多企业决策者把BI当做一种技术去看待,但实际上BI项目是企业重新梳理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管理体系的过程。它不适用于IT部门,又或者是单独去放在业务部门去处理,BI应用是服务决策者和各部门的精细化运作过程。有趣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业务部门提供业务需求,IT部门负责数据提供,并分析出结果。这样看似合理,但同时也会因业务部门与IT部门间的磨合差距,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从而发挥不到BI工具的最大效率,甚至还会出现错误的指导信息。笔者之前所在的公司采用的本土公司广州思迈特软件独自开发的的BI工具。BI产品本身是非常优秀,但是由于公司的领导层不看重,把掌控权移交给IT部门一部独大,当时就出现了业务与数据之间的代沟问题。
BI工具效果实现的根基不是算法,也不是数据分析工具或者哪些功能模块,而是用户业务模型的建立。在这一点上,企业应该做好充分接受BI的准备,而不是单纯地交接给某些部门,同时,BI也需要做好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熟悉业务链等。接上面所说的,笔者公司在经历了中间信息断接后,重新认识了BI,在后期的操作中,基于Smartbi业务系统平台的信息整合,公司与BI工具的协调合作就显得相得益彰,渐入佳境了。
BI应该像是三国时代的谋士,前精通战略规划,后熟悉执行操作。
欢迎光临 统计211 (http://tj211.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